上市医院・股票代码:300015

搜索

40岁以上人群注意!超半数人已中招这眼病(不是近视)

时间:2025-11-03 来源: aier

近期,#何炅坦言又近视又老花太痛苦# 话题冲上热搜,让不少人猛然“惊醒”——就连外表不显老的何老师,也没能逃过视力的“中年危机”。节目里,何炅坦言录节目时又近视又老花感觉太痛苦了。

在评论区里,大批中老年网友直呼“同款困扰”:本以为近视了就不会老花,结果现在看手机得把屏幕举老远,戴着眼镜头晕,摘了眼睛又看不清近处,折腾得不行!

01老花不是“老年人专属”,中年已开始“找上门”

很多人默认“老花是老年人的专利”,但事实恰恰相反——如今不少中年人群,早已出现了老花症状。要理解老花,不妨把人眼比作一台相机:眼睛里的晶状体,就相当于相机的“变焦镜头”,负责在看远、看近时灵活调焦,让成像始终清晰。而老花,就好比这台“相机的调焦功能失灵了”,看近处物体时总也对不上焦。

从医学角度来说,老花的本质是因为年龄增长导致晶状体弹性下降、睫状肌调节能力衰退,使得近处物体的成像落在视网膜后方,最终出现“看近吃力”的情况。生活中,我们常看到爷爷奶奶看手机时会不自觉皱起眉头、伸长手臂把手机拿远,这正是老花的典型表现。

更让人意外的是一组数据:据新华网《2023中国老花眼人群洞察报告》显示,我国35岁以上老视(即老花)人群占比已达56.9%,总人数约3.9亿;而到了52岁以上,老花的发病率更是接近100%——也就是说,只要年龄到了,几乎没人能“躲过”老花。

02又近视又老花?还可能叠加白内障!有办法一次性解决吗?

对近视人群而言,老花的到来更像是 “双重打击”:戴近视眼镜能看清远处,但低头看手机、写笔记时画面就变模糊;摘下眼镜看近稍好一些,抬头看路、看电脑又成了 “糊片”。就像何炅那样,不少人包里得备好几副眼镜,看不同东西时频繁切换,十分麻烦。

更需要注意的是,50 岁以上 “近视+老花”的人群,往往还可能处于白内障早期 —— 此时眼睛里的晶状体不仅调焦功能失灵,还会慢慢变得混浊,视力会越来越差,最终陷入 “戴镜也看不清、摘镜更模糊”的两难境地。

如果不想戴眼镜,又想同时摆脱 “近视+老花+散光+白内障”的多重困扰,现在医学上已有专属解决方案:白内障摘除术联合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。

简单来说,这个手术就是“给眼睛换个变焦镜头:医生会将眼睛里“老化失效、甚至开始混浊”的天然晶状体取出来,再植入一枚“量眼定制”的人工晶状体。这枚人工晶状体可不是普通镜片,而是能同时解决近视、老花,甚至散光问题的 “多面手”。

不过,不同类型的人工晶状体,适用场景和人群也不同,选择时需结合自身需求:

【科普】关于老花眼的常见问题,一次说清!

Q1:路边摊10元的老花镜能买吗?
A:绝对不建议!路边摊的老花镜度数是固定的,但很多人除了老花,还可能伴有近视、散光等视力问题。戴错度数的老花镜,不仅会看不清,还会导致眼睛疲劳、酸胀,长期佩戴甚至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眼部损伤。

Q2:老花了能戴隐形眼镜吗?
A:不太建议日常配戴。随着年龄增长,人的角膜敏感性会逐渐下降,佩戴隐形眼镜时,不仅容易磨损角膜,还可能引发眼睛干涩、感染等问题。如果因特殊需求必须佩戴,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类型,同时严格控制配戴时长,每天不超过4小时。

Q3:看手机太多会让老花来得更快吗?
A:会!长期盯着手机、电脑等近距离物体,眼睛的睫状肌会一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,弹性衰退速度会更快。像文字编辑、程序员、设计师这类“近距离用眼密集”的人群,老花出现的时间通常会比户外工作者更早。

Q4:老花能预防吗?
老花是身体自然衰老的表现,目前无法完全阻止,但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让它“来得慢一点”:

  1. 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长:避免长时间盯着近处物体,坚持“20-20-20法则”,放松睫状肌;

  2. 优化用眼环境:看手机、看书时不要在昏暗环境下进行,保证光线柔和不刺眼,同时可将字体适当调大,减少眼睛负担;

  3. 保证充足休息:日常注意劳逸结合,保证充足睡眠,良好的睡眠能帮助睫状肌充分放松,延缓功能衰退;

  4. 均衡补充营养:饮食上注重均衡,合理摄入维生素(如维生素A、C、E)、类胡萝卜素、ω-3不饱和脂肪酸(如深海鱼中富含的成分)等,为眼部健康提供营养支持。

河池爱尔眼科医院

  • 诊疗时间: 周一至周日 8:00-12:00,14:30-18:00
  • 预约门诊